| 魚類保鮮之運輸注意事項 | |
| [ 日期:2014/2/27 作者: ] | 【返回】 |
蘇州亞和保鮮科技有限公司訊,在生產實踐中,運輸魚苗魚種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,要把好這一環節,必須注意以下10各問題。 1、注意選用適合的容器 運輸魚苗魚種常用的容器有氧氣袋、帆布桶、木(鐵)桶、魚篓等。氧氣袋、帆布桶適宜于長距離、長時間、大批量運輸,而木(鐵)桶、塑料桶、魚篓只適用于短距離、小量運輸。用氧氣袋運輸時必須注意氧氣袋的質量,現在很多廠家生產了雙層氧氣袋,比較保險,還要注意用魚苗箱(或其它容積相符的紙箱)盛裝,也可用編織袋盛裝,以免在運輸途中被硬物刺破氧氣袋。用帆布桶運輸時注意在運魚前2~3d把帆布桶浸泡到水中,使帆布桶變軟,減少魚種在運輸過程中受傷。 2、注意根據運輸時間長短選擇魚苗(老嫩) 一般來說,運輸時間在5h以內的,應選擇腰點出齊、體色呈淡黑色的魚苗。運輸時間超過5小時的魚苗體色要淡些(嫩苗),但腰點必須出齊。孵出時間過長,體色變黑的老苗,其體內營養消耗已盡,不宜長途運輸,否則成活率很低。已經開始攝食的魚苗,在起運前2~3小時必須投喂蛋黃(每40萬尾苗喂蛋黃1個),然後換清水起運。 3、注意選擇體質健壯無病無傷的魚苗魚種運輸 體質健壯的魚種能抵抗系列操作和運輸對其的損傷。體質健壯的魚苗表現爲腰點出齊、規格整齊、遊動迅速、逆水遊動力強。體質健壯的魚種表現爲體色有光澤、鱗片完整、頭小背寬、規格整齊、行動敏捷、掙紮劇烈。而那些拖帶汙泥、身體瘦弱、頭大體小、規格不齊、鱗片脫落、遊動無力的苗種則不適于運輸,否則成活率很低,還會傳染魚病。 4、注意在運輸前進行拉網鍛煉 運輸前2~3小時拉網鍛煉1~3次,可以使魚種充分密擠受驚,新陳代謝增強,肌肉結實,增強體質,促使排泄大量糞便,分泌大量粘液,增強耐低氧的能力,減輕運輸過程中對水質的汙染。還要注意起運當天不投飼,起運前在水中暫養2~3小時。 5、注意運輸用水 運輸用水必須選用水質清潔,含有機物質少,容氧量高、無毒無臭的江河、湖泊、水庫水。池塘中的肥水、鹽堿水、受過汙染都不能選用。自來水含氮較重,不宜直接使用,必須使用時要用藥物去率或貯放2~3d . 井水清潔但含氧低,可貯放一段時間或在上述好水中加青黴素或鏈黴素,它即可抑菌、殺菌,還可預防魚病發生和水質變壞,效果很好,用量是,每立方米水中加500萬IU左右。 6、注意運輸密度和運輸水溫 運輸密度爲氧氣袋充氧運輸一般每袋(12.5L水)裝海花5萬尾,烏仔5000尾,寸仔1500尾,6~10cm魚種300~800尾左右。帆布桶運輸一般爲每立方米水裝海花25萬~35萬尾,寸仔4萬~5萬尾,6~10cm魚種2萬~3萬尾左右。以上運輸密度是指水溫在18℃左右,運輸時間在5小時左右情況下的密度。一般運輸水溫爲:運輸魚種5~15℃,運輸魚苗15~25℃,且在此範圍內越低越好。運輸時還要遮陽通風,避免陽光直射。 7、注意勤檢查 用氧氣袋運輸時要經常檢查氧氣袋是否有漏氣,若有漏氣現象要及時換袋充氧。用其它容器運輸要經常檢查魚的活動情況,若出現浮頭,要及時換水。換水必須是清潔無汙染的好水,用瓢舀出或用塑料膠管 吸出老水,再輕輕加入新水。換水時切忌將新水猛沖加入,以免沖擊魚體造成受傷,換水量一般爲1/3~1/2。若換水困難,則可采取擊水淋水或氣泵送氣等方式補充溶氧,還可使用增氧靈等增氧藥物。 8、注意容器衛生 及時清除死魚、糞便等,減輕對水質的破壞。死魚可用手撈出,糞便可用橡皮管吸出。 9、注意攜帶必要的器具物品。 運輸注意做好計劃,魚苗魚種一般需攜帶氧氣袋、橡皮圈、膠布(或透明膠)、塑料膠管、 水瓢、水桶、氧氣瓶(少量運輸可用幾個空氧氣袋充幾袋氧備用)、氣泵、增氧劑、手撈網等用具物品。 10、注意作好計劃和准備 運輸前要作好周密計劃和充分准備。如裝運時間、起運時間、到達時間、人力安排、工具准備、中途換水地點等,都要計劃准備好,做到快裝、快運、盡量縮短運輸時間。 以上內容,僅供參考。 |
|
| 上一篇: 魚類保鮮之去除魚腥味 下一篇: 魚類保鮮之分辨“柴油魚” | |




